序|路在何方|无笔之书|数字全方位|数字带来什么|参数图形学|鼠标点动|人人书法家|标题和排版|字库和书法|TrueType|书法体与美术体|美哉汉字库|中文TrueType|书法未来|展览馆现象|人人书法家|数字书法|万物入字|可辨识性试验设计
标题艺术和排版艺术·大众的书法
请问,我们一般使用的字体应该有多大?
一般来讲,人的视角为120°,有效角约为60°。人在打开一本书时的距离约为一尺,30厘米(可以看清老五号字体),稍近,20厘米,可以看清小五号字体,在极近的情况下(10厘米),可以看到六七号字,不过这大概已经是一个不卫生的举动了,好象是不应当提倡的。
不论在出版界还是在教育界,上述概念已经深入人心,也不论我们人类是否想好了。打开一张报纸的距离,大概60厘米左右,在这个距离,只能去看标题。3~5米左右,人与人相互之间可以看清对方的面部表情,10米左右,大概可以看清对方的体式语言(这些是人际交往的基本条件)。
这说明什么?这说明人的主观注意是在黄斑(视网膜上的中心区域)之内。人对标题的注意与审美应当是在对一个单独的物体的完整认识之下产生和形成的。人对任何事物的审美、关注,都是在对整体的审视之内。对标题的审视也是这样,是把标题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的。
不知你有过这种经验没有:如果当你打开一本书或杂志的时候,如果整页都是文字的时候,你会觉得很枯燥或者很漫长。如果是一本长篇小说的话,这种感觉或许还可以容忍。如果是一本杂志的话,从编辑的角度来说,首先就不能容忍了。你会用小标题将整篇的死板打破,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这显然是一种打破死板,使之与我们日常的审美经验相一致的主观愿望。
日常审美的主观愿望的形成是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紧密相关的,我们日常看到的一切都是有节奏的,我们所关注的每一件事物,(主观)都可以将其它事物作为背景来处理。所以我们形成了一种有节奏感的一般观念。如果我们创造的事物与这一观念不相符合的话,我们的主观意识就会要求我们对其进行修改。这就是编辑想要加小标题的心理过程。
同样地,我们对标题的审美过程也是这样:我们看到了一个标题,首先是它的内容是否能够吸引我的注意。如果能够吸引我的话,我会因此而扫视全文,看一看这篇文章有多大,是否需要读一读。作为编辑来说,其任务当然是要把文章编好。再编好文章的同时,很重要的一项任务就是给文章起一个好标题。如果说给文章起名字是属于内容的范畴的话,那么,给标题配上一种好字体就属于形式了。
好的、恰如其分的标题字体,可以更加方便的吸引人们的目光。我们知道,人类对于概念的知觉是钝于审美知觉的。概念方面的事情需要想一想,而审美方面的事情不需要想,只管照着吸引你的去感觉就是了。这就是审美的力量。对于标题也是一样。如果标题可以恰当地吸引人们的目光的话,上上大吉。是可谓编辑的最高境界。
怎样才是“恰当地吸引人们的目光”呢?假如你所编辑的杂志有100各方面的主题,各篇文章只针对某一方面。当你推出某篇文章的时候,如果没有人注意,你失败。如果100个方面的人全都注意,你也是失败。为什么呢?全都注意了,不是好事吗?对了,不是好事。因为全都注意等于全不注意。全都注意了,从标题内容上看(先不谈形式),必然就是一种哗众取宠、模棱两可的标题;否则的话,又怎么能够吸引所有人的注意呢?就拿本题而论,其标题要么就是做大:“关于艺术”,要么就是做怪:“艺术哇塞克”。假如你这样把所有人的目光吸引来了,又有什么用呢?比如我根本就不想关心这方面的事情,这个标题害得我不得不又多看上几眼。一份报刊,如果这种事情多了,自然会在读者心目中留下不好的印象:这份报刊虚头八脑的,不真诚。所以,标题要言之有物。标题的形式也要恰如其分。
杂志是好杂志,刊物也是好刊物。但是永远是宋楷黑仿四种字体,那岂不是太旧了吗?岂不是太落伍了吗?不论什么文章,大小标题永远是黑体,这简直是在糊弄人嘛。那么,怎样才不是胡弄?难道说在一本杂志当中,把所有的字体都用一遍就好了吗?要么索性给个RAND(随机)数,让计算机去挑得了!非也非也,如果说前文所言100个方面都引起注意不是一件好事的话,对此也同样适用。这是在艺术形式方面的失败。遗憾的是,这种情况较之内容方面而言,发生的就太多了。这之中有大学问。这就是本文的核心问题:“标题的形式艺术”。
首先,标题艺术包括哪些问题,仅仅是一个字体问题吗?题花算不算?压题照片算不算?字体变形算不算?大小错落算不算?都算,这些本身就是版面美化之中的课题,已经有过很多研究了,而且现似仅是一个教学方面的问题了,不值得下多大力气去研究。对于一个内行来说,它也只是一个风格的问题。
本文侧重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标题美化问题,而是书法之于标题。其前提是这样的:书法艺术是一种高级艺术形式,书法本身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美学理念。古往今来,书法一直是我们中国人一种独有的艺术表达方式,古今的书法艺术家何止千百万人,书法艺术的门派、种类、方法、传人、作品、名作又何止千百种!从前,我们不可能奢望进行这诸多的艺术选择,时至今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看来“遍选天下书法大师为我所用”已经不是什么难题,试看现在的字库技术,所造的字库已经达到了数以百计的程度,即便如此,这也还只是用到了我国书法艺术的一点皮毛而已,将来会有更大批量的字库技术拥将进来,如何积极生动的处理,这方面将成为一个难点。
本文为未雨稠谬之举。一方面,书法艺术有着博大精深的含义,不能因为理论研究的滞后,进而使整个艺术遭殃。另外,如果正确理论不能及时跟上的话,也保不齐会让某些谬论抢了先机。此外,这也还是一个缺门。书法标题的艺术处理,其关键点是对书法的理解,而对书法的理解又关系到对书法的分类。可以这麽说,没有分类就无所谓什么理解。而书法的分类又是什么呢?历史上做过吗?有什么结论?真是很可惜,由于书法标题的丰富的现象只有在现在才会遇到,所以古代人们是不会对此作出什么判断的。而且,古代出版也不像现在这样丰富。字体就更不会遇到这麽多。譬如在一幅版面之中,如果需要写一个类似标题性质的东西的话,也只是用重笔而已。与现在的遇到标题即用黑体的现象相同,其可谓之为滥觞。
中国文字不同于拼音文字,拼音文字可以的、顺眼的处理方式,在汉字中也许就是不合适的,或者现在合适的将来不合适了。
内容→标题→编辑加工标题→标题的主题形式→标题的装饰艺术,这是艺术追求不断升级的过程。从内容到第二标题(即编辑加工出来的标题)。这是主题类,从对标题的主题形式的判断到标题装饰艺术的完成,属于形式艺术。我以为对标题的主题艺术形式的判断应当分为以下几个类别:浓淡、轻重、虚实、专泛、平动等等。
书法艺术是配合范畴而作的,使人对内容有更好的理解。如果一味地只是那几种体,那就泛了。事实上,这也是适应了个性化社会的潮流,即,不论什么性格的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钟爱和归宿。
以上泛泛而谈,只是在纯理论上进行了一些探讨,并没有涉及到具体的实例。算是开了一个头。我相信这是一个将来必定要引起广大编辑界注意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