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籍翻印,我们想要的究竟是什么? 什么叫“‘字库级’古籍翻印”?   古籍刻本的字库级翻印  字库级古籍翻印的优点  让现代科技为中国传统文化服务  字库影印无需打字,清晰度超影印,原理  古籍字库级翻印优于影印技术详解  当代古籍翻印技术  已有影印,为何还要搞“字库级翻印”?

 

古籍刻本的字库级翻印

   一部刻本古籍,扫描处理后,将其字符图像做成字库,再用该字库排印该古籍,是之谓:古籍的字库级翻印。与之相对应的是“古籍的图像级翻印”,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影印。
   古籍的字库级翻印看似比影印多一道手(做字库),实则是以古籍刻本中最小的组成元素“字”为单位,分割、矢量化、加索引后,再用于该古籍翻印,兼具影印真切、免校和排印内容可编辑、印费低廉等优点于一身,更契合桌面出版。
   自有计算机桌面出版系统以来,已翻印过很多古籍。但几乎都有同一问题:若用扫描处理的位图翻印,印刷质量差,印品模糊,字符不够清晰。如仍用凸版等低价纸黑白印,就会惨不忍睹:字符边缘粗糙模糊,有些地方糊在一起,成了大黑疙瘩,看不出是什么字,尤其是缩印,更如此,此外,空白处也多脏,有些地方可能是因图像处理不干净,沥沥拉拉一大片,边条线也七扭八歪。 奇怪的是,同书同印的版权页、数字页码等处,却十分清晰。为什么呢?因为用了字库。字库印品,技术特征的关系,制版阶段不会存在模糊不清等问题。字库排版,字库控制,无字处是白色。字库给人提供了可以感知的主观感受,而位图则不行,人们对位图上的黑色脏点无法准确感受到,也就无法准确清理干净。古籍当初是“刷印”,压力不够,字符不够黑,尤其是大字,中间或有不实的地方,翻印出来就是花脸。字库级翻印是从古籍扫描页中制作字库,过程中先消除脏点。其次,字库技术特征是字符笔画中不容飞白。大家见得到的字库,皆光边,无飞白。此特征也体现在字库扫描算法之中的(例如字库制作中就有“跳过XX像素的块”选项)。再次就是,矢量图为曲线勾边,显示图像及制作PS版时,激光制版机密度越高,图像越清晰,所以字库字符不可能产生虚像。


   位图不一样了。位图都是通过翻拍或扫描而成。翻拍扫描得到的影像是彩色的,而古籍本身由于保存的关系,都有各式各样的色彩问题,当将彩色图像转为黑白二值图像时,就会产生各种问题,尤其是当大批量图像自动处理的时。因为位图允许图像的任何细节存在(这是造成页面脏、糊的基本要素)。此外,当像素密度低(譬如72线或96线)时制作PS版,激光制版机越精密,越能显现出图像边缘的锯齿,所以位图字符形状容易“糊”掉。如何走出影印局限,提高古籍的翻印水平,令古籍翻印也达到精美级别,这一直是业界的重要课题。一直以来,影印最简单的办法是多花钱,用好纸,改四色彩印。但是无论如何,影印只可能将已经存在的问题加以模糊与掩盖,而不可能像字库级翻印,不仅提高技术质量还能够进一步地提高艺术质量。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这是有理论基础的。
   首先,字库根本不可能出现边缘模糊的情况。字库制作中的图像边缘跟踪,要求麻点状的字符边缘整齐归一,不可能产生大面积的“糊掉”的现象。如果有这种情况而没被查出来的话,也将无法做成字库,更无法排版。字库的技术本质为:以字为单位,对古籍进行分割、索引和矢量化。现代数字化出版印刷要求对字符类图书使用矢量化的有索引图形(ttf、otf),效果也最佳,因为激光制版机是沿矢量图的边缘,通过数学算法达成每一个光点的位置和密度。由于位图边缘颜色素为块状。这些块会因激光印字机的细密而显现出来。
   古籍翻印想上升到字库级,从前不是没人想过、试过,却难以达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通行的ttf不能直接表现中国传统书法高低不一的样貌,而有翻印价值的古籍多为雕刻版,而雕版是先写后刻,写即为书法;另外,中文汉字书法不同上下文要求不同样式(即大、小、肥、瘦、动态感等的变化)以应对。这等于变相要求同一字符在同一字库中具备多个重复样(即重复字)。如果说对第一个要求通过各种努力好歹凑合(一直有人希望用转写纵向高度信息表的方法)完成的话,那么以ttf对编码的严谨,绝无支持重复字的可能。有人尝试otf的连字设置,但这种设置只适用于西方拼音文字等小字符集,有限上下文,少量拼写模式。中文乃大字符集。中文字各上下文变化乃天文数字,此法根本行不通!这么多年来,尽管古籍翻印领域有不少人试图采用ttf字库的方式翻印古籍,费了挺大劲,不成气候,原因就是ttf不能尽如人意地表达古籍刻本中的书法韵味。要想达成古籍字库级翻印,必须先破解上述两个技术拦路虎,否则怎么都不成。
   从文字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中文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这种具有几千年历史的文字,必然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计算机技术袭来,我们一直沿用活字时代对字体的认识,全盘接受下来,没出什么问题。但中文能适应ttf字库,并不代表ttf字库可以全面适应中文。当西文技术应用到中文书法艺术时就出了问题。我们必须看到这个层面,解决问题也要深入到这个层面。首先,从现在通用技术的发展来看,在可预见的未来,如果想令ttf适应中文书法的要求,必须采用折中的办法,而不是另起炉灶。所谓“折中”,意思是既要兼容现在的桌面排版与出版系统,又要体现中文书法的特征要求。
最近,做字网公布了两个古籍印制技术的发明专利:1,《CN201410745134-中文竖排古籍、书法专用字库制作方法》,通过该专利的技术,使ttf得以成功表现中文书法高低不一的样貌;2,《CN2016104034237-多重复字字库的制作与使用技术》,通过这个专利,又能使ttf能在现有平台下,支持多重复字字库的制作与使用;这两个专利的发明与公布,解决了困惑字库级古籍翻印的技术困难。
   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书法性质的中文古籍刻本)需要与现代印刷技术完美结合。如果不能获得现代印刷技术支持,别的不说,价格先会奇高,等于被逼出流通市场。当今世界,只有现代印刷技术能够以最高质量、最低价格、最快速度印刷所有印品。众所周知,现在书店里见得着的古籍,价格都很高,动辄几百上千甚至好几千不止,一般人可望而不可及,难以涉足,长此以往,影印古籍成了一般读者买不起的奢侈品,那离进博物馆就不远了。现在的高价格给古籍传播造了个高门槛,使之远离人们的日常阅读与使用。如何降低古籍价格?影印已上百年,至今越来越贵。字库就不一样。都用字库排印,普通书什么价,古籍也什么价,不仅保持了古籍原有的风貌,还能达到一般图书的印刷质量,显然可以将古籍影印价格降拉下来。此外,古籍字库的价值巨大。从前我们对古籍的工作一直仅放在校勘上。校勘固然重要,但古籍刻本中的字体对我们今天现实生活更直接、更重要。现实生活中,我们一般很难直接使用古籍中的思想内容,但字体却不一样,古籍字体可以直接进入今天的日常生活。古籍是中文字库之渊薮,是对中文印刷永远起作用的国宝。实际上,如果能将古籍中的优秀字体提出来,不仅是“字库级”的翻印了这本古籍,还赋予其另一生命,即通过优秀古籍制作出来的字库,其价值不亚于校勘,因为它可直接为我们今日生活做贡献。
   或许有人会说,影印,翻拍后印刷,同样也用了现代印刷技术啊,为什么说只有字库级翻印才算完整应用了现代印刷技术呢?字库的技术特征是:有索引的矢量图。影印扫描却是一整页的位图。尽管高质量位图也可转矢,在印刷质量上与字库不相上下,但对于以文字为主的古籍来说,由于位图无索引,字符不便搜寻、编辑、调用等,这种不便,对保存质量高且不需多加修改的古籍影响不大,但是对于量大面广的低质量古籍来说就很要命了。
   古代印刷手法粗陋,史称“刷印”,即用墨汁为基质,用刷子“刷印”。人工手执印刷推拉,用力往往轻重不一,同一本书,各页墨色深浅虚实不一属正常现象。将这样的图像直接扫描过来影印,不仅等于将此缺陷传了下去,而且这种低质量继续影响现在的印刷质量,导致字迹不清晰。做成字库,不仅令颜色深浅不一的地方同一黑度,还可对原文字体进行更高档次的修改修饰,转为适应现代印刷机械的压力印,墨色均匀,质高价低。
   古籍翻印是国家工程,对汉文化的意义重大。翻印现存古籍刻本以飨读者,使文化得以传承,功莫大焉,善莫大焉。中国文化素有传承古籍的传统。古有“影刻”,近代自有照相印刷技术以来,古籍翻印多以照相制版翻印(简称影印),当然,具体制版印刷方式随技术进步而有所不同,从开始的“石印”到后来“珂罗版”,再到后来感光胶制腐蚀铅版,现在是的PS版,彩印等方式进行。其质量较之从前的“影刻”、“仿刻”等,细节还原更逼真,可信度极大提高。但影印存在局限,也是不争的事实。
   影印的第一个局限是:影印确乎可以精确还原原版样式,但正因为这种“全面还原”,也包括保留原著缺陷。在古籍校勘时经常出现的情况是:明明知道该处是个什么字,甚至原著上还残留有该字的某些残笔,作为影印,只能原样保留,是不能补吗?不是,实际在影印图像的基础上也有经过剜补的古籍刻本,只是太过烦难,一般翻印,即便有必要也不做修补。但世上存留的古籍,品相好的只是少数,绝大多数存在各种问题,不适合直接翻印。既如此,对这部分资源的影印利用就出现了问题,很显然,传承过程中的自然损坏不宜补救是影印的最大局限。字库级翻印,质量更高一个档次(矢量)。除对原著有100%还原外,还可以编辑、校勘、加标点、修改损沥字符。
   影印的第二个局限:从道理上讲,再高档,再优秀的影印,其质量较之原著,最多只能做到“次真迹一等”(启功评二玄社语),必然只可能降低而不可能提高,尽管现代技术可能会让这种下降的曲线坡度变缓,但却不可能提升。从文物保护角度来讲,这样做或许已经完全够了,但是相当数量的古籍(如文学、历史、字书、资料等)具有市场流通价值。那么,对这些今后中国人一直要用的古籍,显然不应仅仅当做文物一保了之。这部分古籍更需要在某些方面某种程度地“提高”与“再造”,至少在弥消异体字、避讳字上不应坐视不管,即便在纯美学意义上,也要求有所改进和提高,以适应各种需求。而这些在影印模式下是无能为力的,除了精细一点,更精细一点地提高图像处理质量,提高印刷成本之外,几乎没有任何其他更有意义的改进办法。
   影印的第三个局限:影印既然不便于对讹错进行校勘修改,要想更改版式就更不可能。而现今国人接受的是现代教育,头脑中形成的是现代美感,传统古籍的排版方式太过呆板单一,况且古籍中往往还会有讹、错、异体字、避讳字之类“拮据拗牙”的东西。阅读古籍当然应该适当懂一些。但作为古籍出版商,则更应提供多层次的服务,以便更好地将中国古代文化融于现代社会,让古籍的文化精神更深地融进国人血脉,让年轻人更好地传承中华文化。此外,我们都知道,汉字从纯艺术逐步过渡到更有利于信息传播和流通的标准字体,这之间有着巨大的间隔距离,对专业研究者,或许原始状态最好,但对初级层次的“拥趸”,更应当有适应其相应理解水平“易读”的古籍文字。这个改进工作,只可能在字库模式下进行。
   影印的第四个局限:价格太高。说起来古籍刻本是黑白印刷,然而实际翻印中,用彩印还原质量更好些,因为古籍限于当时印刷技术条件,字体黑度、色牢度、色匀度等都不高,若扫描后处理水平不甚高,达不到相当精细的程度,直接转黑白翻印,质量会急降,甚至会下降到夸张的程度。彩印能在极大程度上缓解黑白翻印对原著质量的苛刻要求。但彩印,成本就上升,纸张选择余地变小,成本飙升也会达到夸张的程度。彩印最好用好纸,而铜版贵,纸拿在手上,感觉和古籍原著相比,差距过大。